山东益通安装有限公司
行业动态
如何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发布时间:2023-10-10 09:02:13
  |  
阅读量:70
字号:
A+ A- A

随着国内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建筑业开始步入品质建造时代,项目规模大,现代化施工装备普遍运用,绿色化、工业化、智慧化建造方式大力推进,对产业工人队伍提出了高标准。但从整体来看,当前我国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的现状主要是:初级技工多,高级技工少;传统型技工多,现代技工少;单一技能型技工多,复合技能型技工少。同时,一线建筑产业工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技能培训,作业人员流动性强、老龄化问题突出,疫情之下迭加了企业的用工荒、用工贵难题,给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转型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长期以来,中国的高级技工缺口很大。日本的产业工人中,高级技工约占40%,一般技工约占60%;德国的产业工人中,高级技工和一般技工各占50%;而我国的高级技工仅占技工总数的5%。随着我国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对高级技工的需求不断上升,在能力结构上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深入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本文以石油化工行业某施工企业为例,介绍其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的实践经验。该公司的产业工人队伍数量大、质量高,有效承担了工程建设主力军的重任。现有职工6546人,其中,产业工人2551人,占比39%;年龄在45岁以下的产业工人1084人,占技术工人总数42.5%;首席技师10名(起重工4名,钳工2名,仪表工2名,电工1名,电气调试工1名),高级技师110名(分布于各工种,以安装和电仪专业为主),技师312名,初级技师553名。人数众多、种类齐全的产业工人队伍,充分保障了公司的专业优势,成为公司在传统化工项目建设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图片

有针对性地打造“三型”产业工人队伍  

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公司结合石油化工行业施工生产特点,有针对性地打造“三型”产业工人队伍。在知识型产业工人队伍培养方面,注重新知识的学习培训和日常教育,扩大工人知识面,尤其在“四新”技术方面拓展工人视野,紧跟行业发展步伐,解决新能源、新材料方面知识短板,助推产业工人队伍适应时代潮流发展。

在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培养方面,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解决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实战中锻炼、培养产业工人队伍,发扬“工匠”精神,传承“工匠”技艺,铸造精品工程。

在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培养方面,注重技术改革与创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大力倡导小改小革,大胆应用新的工法、新的思维工作模式,解决施工生产的常见问题,提高工效,有力地锻造出满足企业和行业发展要求的“三型”产业工人队伍。

图片


突出关键路径,“五大抓手”打造优质队伍

抓好制度建设,打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双通道”。公司着力加强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体系建设。针对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狭窄、天花板较低等问题,制定了《职务职级管理办法》。从纵向发展上,规定了从“初级工”到“首席技师”全过程,从制度上为产业工人成长搭建了畅通的职业发展通道,明确其成长方向。从横向发展上,建立起产业工人职业发展的“双通道”体系,在公司专业技能通道和管理通道中可相互转换,即在生产经营方面表现优异的产业工人,可以转换为管理岗位,参与生产管理。通过“双通道”体系建设,培育出了一大批既懂专业技能、又懂质量安全和生产经营等关键岗位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抓好目标需求,推动产业工人队伍持续发展。公司以满足项目建设需要为中心,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深入开展产业工人队伍结构分析,对起重工、钳工、测量工、电气调试工、仪表调试工“五大关键工种”可能面临短缺的问题进行提前研判,着力实施“五大关键工种”培养计划。产业工人的目标需求明确以后,公司的各项工作更具有指向性,指导性更强。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校企合作、关键工种技术工人专场招聘等措施,有针对性地招录紧缺技术工人,保证了公司产业工人队伍规模始终维持在合理水平,结构得到持续优化。

抓好引进培养,保证产业工人数量与质量“双达标”。一是在产业工人的引进方面。公司坚持多元合作,打造出了产业工人培育的新模式。重点是按照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培育重点,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产业工人队伍培养体系。通过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引进工作、转业军人的安置工作和将产业工人引进工作适时与脱贫攻坚任务结合起来的三大途径的人才输送,保证了公司产业工人队伍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此外,在充分进行专项调研的基础上,2022年公司引进数十名专科学历以上人员作为青工进行培养,突破了以往技能人才的学历上限,同时立足长远考虑,新入职技工以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签订合同,采取半年一考核、一年一评价,纳入职工一并考核,表现优秀人员符合身份转换的,可按时将身份转为职工,为今后公司培育高素质工匠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在产业工人的培养方面。公司积极开展内部技师评聘,为产业工人成长搭建平台。在国家规定的高级技师、技师两个层级技师等级基础上,企业内部增设“首席技师”和“初级技师”,打破了人才成长的“天花板”。强化施工现场技能培训,对于较大的工程项目,在进行技术交底或施工方案讲评时,参与人员的范围扩大到现场所有参战的相关工种技术工人。集中开展培训,每年利用春节前后或施工淡季举办各类培训班100余场次,分工种进行培训,保证全员培训率达到90%以上,不断提高产业工人技能。充分发挥导师带徒的“传、帮、带”作用,发放导师带徒津贴,不断完善现有导师带徒制度,构建导师带徒的长效机制。建立技师等级以上的导师库,加大导师带徒的考核和奖惩力度,做到导师能进能出,以师徒双向选择的形式进行结对。

抓好达成路径,开辟产业工人历练五大“主战场”。公司坚持扁平化管理,在组织架构中设置“施工作业层”,下设20余家直属专业化工程公司,较好地发挥了专业施工保障和产业工人培养的作用。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原有较为单一的产业工人培养模式已经逐渐难以满足做强做优做大的新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施工生产能力,实现发展新跨越,结合当前生产经营管理组织模式改革实际,公司调整了原有的组织模式,将作业层队伍按照“核心层”“紧密层”“普通层”三个层次进行分类,并实行差异化管理。

一是持续加强专业工程公司建设。通过规模发展和专业化建设,持续打造一批有利于技术传承进步、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专业覆盖面更广、综合保障能力更强的综合型专业工程公司。一方面,按照分(子)公司业务发展方向,遵循业务相近、地域相邻、利于发展的原则,对现有专业工程公司进行适度整合。另一方面,按照“突出特色提升一批”的改革思路,以做专做优为方向,进一步拓展专业工程公司专业领域,择优选择直属专业工程公司作为试点,打造综合型专业公司,通过补充专业人员、提升专业能力等途径,成立了相关的工程公司。

二是鼓励区域性分公司成立自有施工队伍。印发了相关制度文件,推进三级综合公司主动整合社会力量,成立自有施工队伍。浙江分公司等单位成立了10个直属施工队,生产经营一体化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深入推进“核心层”作业层建设。按照集团公司“核心层”作业层建设要求,公司制定了《“核心层”作业层实体建设指导意见》,积极推动以员工为主体的作业队伍通过现金入股方式,成立股权多元化实体公司。目前已成立了5家“核心层”卫星企业,现有正式员工32人,引入社会劳务人员近400人,按照市场化竞争机制,通过专业或劳务分包方式,实行契约化机制运行和管理施工项目,已完成施工产值超过8000万元,法人治理结构趋于完善、市场化用工机制初步建立,企业运营平稳,发展势头良好。

四是积极引进优质社会协作队伍。公司坚持“引进来”和“留得住”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不断扩大社会资源的来源渠道,引进更多成建制、有资质、有自我管理能力和较强资金实力的优秀协作商,充实战略合作商库,使他们发展成为公司项目建设的主体力量,承担更多的施工任务,为做强做优做大储备力量;另一方面,狠抓协作队伍的培养与使用,纳入公司统一管理体系,帮助其提高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重点培养多年来在公司履约情况良好、承担重要工程任务的优秀协作商,鼓励其不断扩大规模,与公司共同发展。

五是大力推进海外人力资源本土化。公司主动对接境外市场,狠抓海外劳务基地建设,符合条件的直接设立海外劳务基地,持续引进海外属地或第三国资源,在机构当地或者第三国聘用更多的外籍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不断扩大外籍人员的使用比例。直接引进成熟的境外协作队伍,整合外籍人员资源组建境外项目自有施工队伍,满足境外项目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公司全球化资源整合利用能力,为后疫情时代境外项目的顺利执行提供保障。

通过强化专业工程公司、三级综合公司自有施工队伍、“核心层”卫星企业、优质社会协作队伍、海外人力资源本土化建设,不仅有效整合了社会资源,而且为自有产业工人队伍的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平台,进一步提高了产业工人的综合素质。

抓好正向激励,激发产业工人队伍活力。想要激励干部职工更好地干事创业,必须充分激发他们的精气神。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过程中,公司运用好正向激励的“指挥棒”,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前进道路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一是实施薪酬激励。公司遵循公平、公正和向一线倾斜的原则,鼓励广大产业工人参与项目的班组承包,引入市场化的计薪方式,提高了产业工人的收入,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技术工人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和刻苦学习、钻研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设立技师津贴。公司给予技师津贴,首席技师每月3000元,高级技师每月500元,技师每月400元,初级技师每月300元。技师津贴制度的有效实施,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技术工人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和刻苦学习、钻研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选树先进典型。公司加强与集团公司工会,总部所在的工会联系,积极从产业工人队伍中推荐先进典型,多人获得总部所在地市、集团公司工匠等荣誉称号。在公司组织的劳模评比中,坚持向基层一线产业工人倾斜,产业工人参与公司建设的积极性大幅提升。

四是落实先进典型待遇。公司积极向上级工会争取疗休养名额,优先安排先进典型参加相关活动。

来源:《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公司
资质